˄

獵果舖品牌故事文:古碧玲

在地纖果、甘醇好茶、完美組合,手作果茶飲
故事開始──

不論歡樂或悲傷,群聚或孤單,人們手上都想來一杯。 四位創業者看到這現象,開始各自作夢,發現彼此的夢好接近,於是,我們攜手醞釀出「獵果舖」。 這四位創業者的臉譜各自不同:有烘焙業的哈肯舖創辦人夫妻、在連鎖飲品店身經百戰的調製飲料 達人以及跑遍大江南北的資深媒體人。四個人看到紅火的手 搖飲品改變了飲食結構,也扭轉了社會人際與生活型態。但四個人共同發出疑問:「我們還可以讓 您手上那一杯更好嗎?」

且聽我們盍各言爾志。

我覺得安全、新鮮是『獵果舖』的品牌核心概念,」調製飲料達人的林佳靜說,「現在很多飲品裡面加的東西仍是化學材料合成的,如布丁、優酪乳等,如果我們可以自己做,採用純天然的原料,就能讓所有參與這品牌的每個人都堅守品牌初衷。」

至於,哈肯舖創辦人黃銘誠則是在桌遊時,興起了再一度的創業夢。2013年農曆春節與家人桌遊間,他突然覺得口好渴,請人幫忙買一杯桔茶,「喝了第一 口實在喝不下去,那味道就是濃縮精的味道,甜就是糖精的味道,但又口太渴 了,我就是很痛苦的喝下三分之一,裡頭雖然有放一顆剖半的金桔,但很明顯那是做樣給我看的!」

當時黃銘誠心裡想:「這行難道就只能這樣嗎?」他明明很渴很想喝,證明了 這是有市場的,但店家販售一杯有一定價錢的飲品,「這行難道傳統就是這樣 嗎?難道不能讓你喝下去就是很放心嗎?」曾經顛覆過烘焙這行傳統的他立意 要打破手搖飲品的遊戲規則,「跟他鬥,重新洗牌。」

前後,黃銘誠也接觸過連鎖飲品業的負責人,赫然發覺幾乎是缺乏管理理念, 每個業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如我當年開哈肯舖之前,看到麵包店只會把麵包做好,卻不懂得管理行銷。更敦促了黃銘誠摩拳擦掌地,想藉著哈肯舖現 有的管理基礎與市場經驗值,準備打破這行業的規則,讓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深 植入連鎖飲品業。

來自講究味蕾資料的台南,回到味道的基本面,黃銘誠始終相信,以農作物來 說,新鮮的、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最能做出好喝的飲品。」他記得未開哈肯舖 之前,每逢鳳梨大出季節,「台南人常會買鳳梨,熬煮成鳳梨湯,冰在冰箱, 不過就點糖加水,就好喝到不行!」

天然好喝安全、跳出同業現有的服務品質與行銷策略,打造出卓越的品牌,黃銘 誠開始醞釀,開始去喝去試,開始想去做,他堅信,「我們應該在這市場是有可 為的。」

  1. 品質優先,平價卻CP值高:跳脫現有市場的肉搏戰,以品質取勝。
  2. 定位:以調製雞尾酒的手法,以單純的茶、新鮮的果,果漿加鮮果加茶,調出了魔法的果茶飲。
  3. 潢風格:呈現出溫暖手作的風格,木質刷落漆白,加鐵件、小馬賽克、薄薄的特明冷藏櫃,再加上讓來客可以購買的蔬果車。
  4. 展店原則:這是員工創業,有意創業者透過3到6個月的受訓,先做家人,再來加盟。我們可以設定幾家培力店,做教學示範店,任何有意加盟者,都必須從這幾店裡陪訓出來的,學系到營運的每個細節,認同「獵果舖」的品牌核心價值與文化。
  5. 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我們可以成為這行業的領頭羊,為這行業發聲,讓消費大眾了解這行業的眉眉角角。

擅長透過圖像化與條例化讓夢想成真的哈肯舖副總經理楊郁雯,很快把她的夢歸 納出上述幾點。

曾擔任過多家媒體主管、跑遍大江南北的古碧玲則提出三角核心概念: 消費端(提供客人最好的東西)-產業端(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產地端(復甦在地經濟)

「我拜訪花蓮的產地,車行駛在產業道路沿途兩旁都是造林地,這廣邈無垠的土地,過去曾大量種植甘蔗、鳳梨,如今田早已廢耕,我們早已不用自己的農作物,而大量採買其他國家的甘蔗、鳳梨,我深有感觸。」二十幾年來,從一個到處跑的記者, 古碧玲目睹台灣產業的崛起與凋零,興衰間,農地廢耕,在地經濟瓦解 ,農夫流離失所。

「而當我們國家把所有的資源都押在工業、高科技產業上,當產業外移 後,又是一次失業高峰,民生何以為繼?」這些年,她把注意力轉向友 善農作,也曾參與過讓企業或消費者認養農地的相關工作,「無非就是 希望留下一塊乾淨的土地給下一代,所以不僅是認養農產品,而是認養 地,讓他們不再用農業化肥,土地變乾淨了。」

她給「獵果舖」定調的願景是:「在地纖果、甘醇好茶、完美組合,手作果茶飲」,希望顛覆這行的用茶規則,採用的果、茶儘量與農夫契作,以 「獵果舖」為橋樑,把生產端、消費端鏈結起來,「雖然只是一家小企業 ,若有人跟隨我們,其他企業也比照辦理開始與農夫契作,豈不也是一股 安定社會的力量?」

再則,關注友善農業多年,古碧玲深深知道農藥的可怕,再回頭看台灣有 千滋百味的水果,幾乎是凌駕全世界之上,而每個人每天最常吃的東西之 一就是水果,「獵果舖」就可以幫消費者去獵台灣最好的水果,供應水果 相關衍生產品,透過啜飲果茶,達到一天五蔬果的健康管理目標。

揮別媒體圈,期待在自己參與的事業實踐真正善的理念,「這行做久後,我們可以找友善種質的專家來教農夫怎麼種,鼓勵農夫種出好東西,」古碧玲以「美味的代價」 紀錄片為例,裡面農夫接受訪問時就說:「你消費者要求好東西,我一定 種得出來,問題是你們不要求!」

四位各有不同專長的創業者以戰戰兢兢的心情想做出顛覆市場的、平價奢華 的、環保的、時尚的、明亮的、多彩的、有認同度的、小小的卻發亮的飲 品品牌,2014年在「獵果舖」元年,與我們一起獵佳果、飲好茶!


舊木新用,部隊老床沿變身成獵果鋪吧台

老實說,作一個現代資本社會的商業體系,即使想要很熱血地想實踐綠色概 念或是「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並非那麼簡單,因為我們太習慣於方便且 快速的取得任何東西。
當考慮設計獵果舖風格時,我們有意選擇一些 可以循環使用的材質,不僅止於採取追求效率和迅速的工業革命產品。起初 ,挑了6盞工業風的琺瑯燈與1盞口吹玻璃燈;至於視覺與功能雙主角的木作 吧台,我們幾經考慮,四處尋覓,決定採用舊木料-40多年前部隊裡的床沿 -噴上編號、厚達8公分、長達290公分的紅柳安木,除了將木料裁成5、6公 分的厚度,並噴上保護漆之外,無須再耗費新砍的木材。
也為了這批 舊木料,我們多耗了10天等待處理,但裝上它們之後,歲月雋刻痕跡讓吧台 灼灼生光,大家都慶幸用對了。
此外,包括讓來客觀看工作室作業的 門窗以及廁所門也選擇老檜木門。這些材質的選擇都是期許我們從創業開始 ,是否有可能在設計風格時,能先想好拿來循環使用的可能性,讓獵果舖這 以外帶飲食為主的小舖有點再利用的實踐。



獵果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