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國梅子

大高雄兩溪廊道南國梅子
水果:青梅
產地:大高雄兩溪廊道,暨台20與21線交會的小林/桃源/那瑪夏/甲仙/六龜
關鍵人物:簡添旭/元梅屋董事長
時令:清明前
特性:
1、鹼性水果,是少數愈陳愈香的水果。
2、未施灑農藥、化肥、除草劑與生長劑,最接近野生梅狀態。
3、十年陳釀後,浸漬於義大利巴薩米克葡萄醋中,梅子所有的成分完全分解於醋中,易於吸收。

命運神奇的安排往往超乎想像,彷彿冥冥中有造物者在其中導演著,生命中許多過往的事會以任何形式重回到眼前。 2012年,我還服務於其他崗位時,時任小林重建委員會會長、現任2021社會企業總經理的蔡松諭捎來一件充滿奇緣的訊息,令人嘖嘖稱奇到起雞皮疙瘩。 2009年8月8日,南亞50年來最大的風災─莫拉克颱風橫掃南台灣。當時正值暑假期間,高雄縣轄治的小林村外出工作的青壯年紛紛把稚齡孩子送回家陪伴祖父母;一宿間,幼嫩生命伴隨著老一輩全數掩埋於黃土下。小林村一夕滅村,當地年輕人頓時失怙,迄今,仍有許多人下落不明。

小林村的年輕人擦乾流不盡的淚水,站起來組成「小林重建委員會」,為自己的家園重建向政府爭取權益。或許是這群平均不到二十五歲的青年念力太強大了,讓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鄰近的甲仙鄉五里埔的杉林村建一座「日光小林」,災變後的小林年輕人終於得以安身立命。但有了房子,不保證可以活下去,他們得找到如何自己的生存之道。 舊小林的青梅素有盛名,過去品質絕佳的梅子,做出的老梅餅口感奇佳。災後兩、三年間的中秋節,都是這些年輕的小林倖存者忙於接訂單製作月餅的旺季,只是失去農地的村民,想做月餅只能用來自其他地區的梅子入餡

。 小林村民遍尋純淨種植的老梅不著,居然在傅培梅基金會執行長潘秉新的穿針引線下,找到一位擁有全球第二大、全亞洲最大的資訊產品認證機構的草屯人士簡添旭董事長,經商有成的他旗下有家元梅屋,以十年熟成的老梅相關產品為

主業。 十餘年前,因為家族體質偏酸性,醫生吩咐簡董要多食鹼性食物,在日本的飲食展場上赫然發現鹼性的釀漬老梅,他索性向日本人買下釀梅的專利技術。這位日本漬梅職人轉移技術之餘還囑咐簡董說,「你要找品質最好的台灣梅子要往南部山上去,那裡的原住民完全不灑農藥、化肥、生長劑、除草劑,是最接近野生狀態的天然梅子。」於是,簡董義無反顧地砸下數億元,癡癡等待梅子熟成之日。

2012年8月8日當天,蔡松諭赴台北領取「莫拉克民間團體優秀貢獻獎」;三年前的同一天,正是小林滅村之日;三年後的這一天,蔡松諭從簡君手中取得一批老梅,做成老梅月餅,風味奇佳。

他們倆聊起梅子的來歷,簡添旭透露,「這些老梅就是從十年前開始,我在甲仙鄉附近收購的梅子釀成的,來自於小林、那瑪夏和桃源這些地區。」簡董進而說,「這就是你家鄉的梅子啊!」

原來大高雄2021兩溪廊道本來就是台灣數一數二的青梅產區,向來是以不灑農藥、化肥、除草劑以及生長激素的自然農法種植的優質青梅著名,這樣的奇緣巧合讓蔡松諭頭皮發麻,激動莫名地認為,這批老梅子必是祖先們埋下照顧子弟的伏筆。

其實,簡董本身也是莫拉克風災的「受災戶」。他每年收購上萬噸的青梅,而首批梅子醃製到第七年時,移到台南,卻未能倖免於這場大風災,深埋在土底。直到風災隔年的清明前,簡董才請怪手將一桶桶陳年梅挖出來,這批充滿戲劇性、被搶救出來的梅子,在封存第十年後,交到小林重建委員會手中。

這種種近乎神跡奇事的巧合,讓簡添旭董事長決定以行動鼓勵復振大高雄地區台20、21線重建區部落產業,慨然出資支持2021社會企業的成立,以無毒、健康的青梅再打造出「青梅廊道」。

說完小林與老梅的故事,且來看看老梅汁與老梅醋是如何釀製的。


老梅汁是怎麼釀出來的?

每年三到四月是青梅大批採收的季節,元梅屋的夥伴忙著赴大高雄兩溪廊道,選購青梅。採收後的梅子,第一道手續係接受日光照射萎凋,乾燥兩周後,成為梅胚,再經海鹽鹽漬四個多月,梅胚纖維已軟化,水分已收乾,接著去鹽,爾後放入木盒發酵,還需經五次糖漬,才能裝桶,靜置滿十年,等到梅子酸味盡除才開封。開封後,復倒入義大利的巴薩米克陳年葡萄醋再釀。整個製程因長期發酵,釋放出許多營養素來,包括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游離氨基酸等,已成為口感和成分絕佳的保建聖品。

經歷過翻江倒海的劇烈風災,簡董事長把一批批老梅分散風險置於不同地區─南投信義鄉、高雄杉林等地。在元梅屋的倉庫裡堆滿一桶桶白色塑膠桶,裡頭裝的正是「棕色黃金」的老梅膏,後排還有高疊起、以橡木桶盛裝的珍貴陳年葡萄醋。無論是廠房或倉庫具都纖塵不染,負責管理的執行董事張正義也是簡董過去科技業的老同事,這些管理者拿出營運高科技無塵廠房的本事,將這還沒賺到錢的老梅產業經營成無廢水、無廢料的高效率產業。

獵果鋪義無反顧挑選元梅屋的老梅汁做為好茶的良伴,也期許我們自己間接成為重建「青梅廊道」的一員,雖然力量很有限,但有您的支持,獵果鋪深信必可聚沙成塔,產生改變的力道。
 



獵果社群